全球白银储量和分布
全球白银储量和分布
全球白银矿物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与铜、铅、锌、金等元素共生或伴生。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MineralCommoditySummaries2015”中的数据统计,全球银矿产资源储量约为530,000吨(金属吨),主要分布在秘鲁、波兰、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的银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五位,储量约为43,000吨(金属吨),占全球储量的8.11%。全球银矿产资源储量具体分布如下:
一、世界银矿山储量及分布情况2005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t和57万t,储量可保证生产28年。从世界分布情况看,波兰、中国、美国、墨西哥、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智利等国的储
量占到世界总储量和储量基础的80%,其中波兰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别为51000吨和140000吨,占到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的18.8%和24.6%。按照05年世界银矿山产量19257.4吨计算,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4年和30年,说明世界白银储量的保证程度并不很高。全球约2/3的银资源是与铜、铅、锌、金等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伴生的,1/3是以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床。预计未来银的储量和资源仍主要来自副产银的贱金属矿床,而银从这些矿床中的提取将主要取决于贱金属市场的需求。据《世界金属统计》2006年2月报道,2004年和2005年世界矿山银产量分别为18856.8t和19257.4t。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400.6t,增长2.12%;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256t,增长1.38%。银矿产量多来自铅-锌矿山、铜矿山和金矿山等,作为这些矿山的共生品或副产品,2004年这些矿山提供矿山银产量的70%,而来自以银为主的独立银矿山产量只占矿山银产量的30%。世界主要产银国有秘鲁、墨西哥、中国、澳大利亚、智利、加拿大、波兰和美国等。这八大产银国2003年至2005年产量均在千吨以上,2005年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秘鲁是世界上最大的银生产国,2004年和2005年的产量分别达3059.8t和3193.1t,占世界产量16%和16.58%。中国仍然视为世界第三大产银国,近年矿山银产量节节上升,1996年突破1000t大关,达到1143.4t,2002年突破2000t大关,2004年中国矿山银产量为2000.4t,占世界总产量11%左右,2005年与前三年产量持平,这是国外机构的统计,而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统
计资料,我国银产量1996年为1143.4t,2000年为1588t,2001年为2013.2t,2002年达到3217.06t,2003年为4305.86t,2004年突破6000吨,达6087吨,2005年生产6753.7吨,创历史最好水平。有色企业白银产量依旧占到全国白银产量的9成以上。由于中国白银生产多数是铜铅锌冶炼的副产,因此中国铜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国白银的生产。铜铅锌金企业副产白银已经占到全国白银总产量的60-70%,其余白银产量来自再生和独立银矿。
二、白银主要应用领域白银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基本丧失了货币职能,而仅是一种工业金属,主要用于工业、摄影以及首饰和银制品三个方面。现在白银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制造业上,其中70%的需求都是来自工业和照片方面的用途。唯一还保留有货币时代痕迹的是银币,1998年银币只占总需求的3%,剩下的就是首饰和银器需求。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是世界上用银量最大的地区,而在欧盟中意大利的消费量又是最大的。白银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强度、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以及它对光反射的灵敏性,尽管白银被视为一种贵金属,但其基本的作用是用于催化剂和照片。而它集多种优点于一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其绝大多数的应用中,很难找到其它的替代品,特别是在那些可靠性、精确性和安全性压倒一切的高科技领域。首先,工业用银方面,比如说手机、电子工业、新能源、太阳能电池、风能、发电机那些重要的导电部分。其次,照片业用银方面,主要用于射线照片、书画印刻和消费者使用的照片。再次,银在医疗方面的应用,白银有
抗炎特性,还能促进伤口愈合,治疗大面积烧伤纱布都要镀银离子。最后,就是首饰、银器和银币方面的用银需求。
三、世界白银储量情况及金银比价关系1940年世界黄金储量为10亿盎司(28300吨),白银储量100亿盎司(283000吨);到2009,世界黄金储量增加到50亿盎司(141500吨),白银储量10亿盎司(28300吨)。目前有数据显示,未来8年内的时间里,现有的白银储量将消耗殆尽,而世界白银存量,即地下已经探明出的储量也只够开采14年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20年。目前来看,相对于黄金,白银的存量在急剧下降,但黄金和白银的比价却发生转变,据历史数据测算,黄金和白银的历史平均水平在15倍左右,而现在该比价在65倍左右,关于白银价格相对黄金长期维持低位的主要原因,有市场分析表示,主要是因为白银过去的存量过大,虽然产能的释放要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但平均每年有4000吨的白银是在借助以前的100亿盎司的存量,以此来减缓供需矛盾,平衡价格。如果白银的存量按照目前的速度递减,以10亿盎司存量计算,则在未来的8年以内原有存量就会消耗殆尽。
从94年开始至今,金银比价就一直高于其历史15倍的均值水平,特别是08年8月份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黄金作为避险工具的金融属性凸现,进而遭遇资金的追捧,价格一度被推高,而白银作为贵金属虽然也受黄金走高的提振而出现拉升,但涨幅依然远远不及黄金,“乱世买黄金”的历史理念重新被验证。94年至今,黄金和白银的最高比价达到近90倍,出现在95年初,而最低比价在46倍左右,
出现在98年初,目前金银比价虽仍远高于历史的平均水平,但基本回到了近15年的历史均值附近。
关于白银储量的一些看法
世界白银的储量是指地底下已经探明但还未开采出来的白银,大约还可开采12.3年,如果到现在,把这1.3年拿掉,就是11年,这是宋鸿兵在《货币战争3》中说的。
宋鸿兵多次称,地下已经探明出的储量也只够开采14年,最乐观的估计也不会超过20年。并说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世界黄金地面存量16.56万吨,黄金地下储量为10万吨,白银的地下储量约在40万吨。
存量是指地面上的现货,可交易量是指可流通的现货宋鸿兵先生曾在央视《对手》节目中还给我们提供了如下的建议和数据:
历史上金和银有一个固定的比价,就是1:16,在中西方历史上都稳定了上千年,这种关系到了70年代、80年代被打破了,我们看到金和银的价格,到去年的时候,已经被逆转了到1:60,严重地背离了历史上传统的价格固定比价,我们再看黄金和白银存量,1940年的时候,全世界白银全部存量是30万吨,黄金是3万吨,从1940年到2010年之后,白银从30万吨下降到只有三万吨,黄金从三万吨翻了五倍上来,现在接近16万吨,换句话说在地平面以上的白银比黄金要少得多,只是黄金量的1/5,这完全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大家一直认为白银比黄金多。
我看到的比较精确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1940年全球黄金储量约2.83万吨,白银储量约28.34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比10,截至2009年底,全球白银储量为40万吨,而同期全球黄金储量为20.3万吨,黄金/白银储量比为1比2。
我国白银产量自从2000年我国白银市场开放以来,白银产量逐年实现大幅增长。1993年我国矿产白银产量就突破了2000吨,达到2220吨;此后,随着我国统计体系的逐步完善,一些再生银产量也被纳入了统计口径,到2003年,统计了部分再生银的我国白银产量更是突破了6000吨,达到6087吨,现在每年在10000吨以上。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资料,我国银产量2000年为1588吨,2001年为2013.2吨,2002年达到3217.06吨,2003年为4305.86吨,2004年达6087吨,2005年生产6753.7吨,2006年更是创纪录的达到7000多吨,2007年我国的白银产量为9091.58吨,2008年我国的白银产量为9587吨,较上年同比增长5.45%。2009年是11,495吨,2010年是11,616吨,2011年1—7月中6,621吨,估计全年在12000吨左右,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产银国。
2006年中国香港流回内地的白银量超过1200吨,中国香港和内地之间银锭交易流的激增使总进口达到近4384吨。其中国内消费量约占国内产量的4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白银的消费逐年上升,1985年白银约为900吨,1987年达到1000吨,2001年1525吨左右,2003年2050吨左右,2005年达到2600吨。据安泰科公司统计,2006年全国白银消费量达到3000吨,2007年达到3600吨,2008年国内白银消费达到4500吨。多年以来国内白银消费年均增幅超过10%。其中电子电器消费领域约占33%,电工合金焊料占31%,银质工业品、首饰银币占26%,照相感光材料占5%,其他用量占5%。2008年,全球白银的需求量为27340吨,比2007年增加3.78%。世界白银消费构成是:工业应用消费15427吨,感光材料消费3670吨,珠宝首饰银器消费5132吨,铸币印章消费1244吨,总需求约27340吨。这些领域的需求分别占总需求量的56.43%、13.42%、18.77%和4.55%。白银在工业中的需求最大,比2007年增加1057吨,主要来自电器、电子生产领域对白银的需求的增长,增幅为7%。德国、美国、日本、印度及中国在该领域的需求增长较快,日本工业用白银连续多年增长。美国消费量最大,2008年其制造业消费量达5778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2.1%。
2008年,中国进口银粉1511吨、银锭941吨、半制成银3709吨、银精矿7.01万吨;出口银锭4043吨。我国白银产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1000多吨。应该说目前在中国是供大于求的。
又有网上信息说地上的净白银供给存货在09年下降了86%,为20.2百万盎司,这主要是由于净投资的激增,大量的对冲减持,政府销售白银的减少和废铁供应量的下降。2011年11月据中国海关透露的《行业数据》:9月中国进口黄金同比骤增6倍达56.9吨中国9月白银进口264,690.01千克,同比下降38.51%。
另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目前全球地上黄金存量为16.3万吨,黄金个人投资量达到2.73万吨,各国黄金官方储备总量达2.87万吨,目前全球已确认的地下存金量为2.6万吨左右,以目前黄金开采速度,可供开采10年左右。
世界白银协会常务董事Michael DiRienzo提供的2010年世界白银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世界白银活动地面库存(Mobilization of Above-Ground Stocks)不到200百万盎司(即不足6220吨),但该数据只包括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库存量,其中私营部门占绝大多数,该数据在2000年约为330百万盎司。另外,2009年世界白银地面存量形成供给的只有20.2百万盎司(折合628.28吨)。这份报告是由GFMS公司和世界白银协会共同发布的。
这种数据是否正确,我认为不一定正确,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统计毕竟只是一种推测,而且信息的发布者或是民间的组织,或是行业的相关者,可信度我认为并不太强,黄金和白银的储量是和勘测的水平相关的,所以这些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其实际的数量和年份是完全可能大幅增加的。因为2009年仅我们中国的产量就应该在10000吨以上。我想关于白银的数据也是如此,如2006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存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但是到今天,这个数字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新矿在不断地在发现。
在白银地面存量这一数据上,宋鸿兵称截至2009年该数据为3万吨,但石和清提供的数据为120万吨。而两者均称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局。本人经过仔细比对,觉得还是石和清的数据更靠谱一点,为什么呢?因为网上有一则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总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另一说是印度民间有1万吨以上的黄金和15万吨以上的白银。
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侯惠民在上海表示,据统计,中国黄金资源量在1.5万吨至2万吨左右,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七。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国的黄金储量就占了2/3,上述的数据完全是不可信的。
1949年时,国家的白银储备曾达30万吨,经过这几十年的消耗,据说如今只剩下不到3万吨,这则网上的信息是否可信?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如果从解放时的静态看,可能是对的,原来的存货变少了。
2006年3月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中国目前拥有11.65万吨白银存量,排名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秘鲁之后位居全球第六位。这个数据我想应该是可信的,但这一数据绝对不会是现在的数据,现在的数据我推测可能应该在13.65——20万吨之间,而且这个数据应该不含民间收藏的数据。
可见对网络上或者人们引用的一些西方人的一些消息,我们还要进行分析的,因为某些机构发布的信息往往是带有其商业目的的。所以我要说的是目前大家参与白银抢购的人脑中还是要有一点风险意识的。
我国白银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未来白银的消费增长率将高于产量增长率。这主要是指投资这一块,相关研究表明,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白银饰品贸易中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白银消费市场。
本人认为,在目前的白银市场上,中国人的投资需求将改变未来的世界白银走势,可能不用到2015年,随着中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初步到位,中国股市、期市、债市的不成熟,世界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的进一步恶化,人民币的定向宽松的政策的出台,大量的资金将在明后年涌入现货白银市场和黄金市场,形成新一轮抢购风潮。
目前我国国内纪念类(艺术)现货白银每克是13——18元,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国内投资白银的零售价,几乎翻了一倍,这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